藝術文物,和「你」一起活在現代!
燒瓷的人,假如文化積累不足,很容易陷入考古瓷片、窯址的迷霧當中,當我們拿著一塊小瓷片不斷的比對、分析與研究,試圖去作出一模一樣的陶瓷,這就好像我們想了解古埃及人的長相,卻從研究木乃伊的長相入手,然後說這是埃及的美女的標準,這不是很怪的一件事嗎?我認為,古代的文物,是讓我們除了文字以外,多了實物讓我們更有畫面的去看見古時候的生活樣貌,若以古物作為標準,這就不免被認為本末導致,譁眾取寵了。
閱讀文章燒瓷的人,假如文化積累不足,很容易陷入考古瓷片、窯址的迷霧當中,當我們拿著一塊小瓷片不斷的比對、分析與研究,試圖去作出一模一樣的陶瓷,這就好像我們想了解古埃及人的長相,卻從研究木乃伊的長相入手,然後說這是埃及的美女的標準,這不是很怪的一件事嗎?我認為,古代的文物,是讓我們除了文字以外,多了實物讓我們更有畫面的去看見古時候的生活樣貌,若以古物作為標準,這就不免被認為本末導致,譁眾取寵了。
閱讀文章中國青瓷最著名的為 宋瓷之美 當中的汝窯,曾為北宋皇室御用的汝窯瓷器,宋徽宗曾引用五代後周世宗「雨過天青雲破處,這般顏色作將來」的詩句來讚譽汝瓷,到了清朝乾隆皇帝又云「周尺將盈尺,宋瓷方是瓷」說明了宋朝雖然國力薄弱、政局動蕩,卻燒製出最美的青瓷
閱讀文章有一篇文章談論著幾個貴族大小姐,從小就過著精緻優雅的生活,但經過戰亂或政治因素而導致生活驟變,不管多窮困潦倒,一種原有的高尚優雅的生活方式是唯一不變的習慣。她們不約而同都提到一點「因為習慣了。」窮得變賣首飾珠寶,但鋼琴不能賣。可以幫人清洗馬桶、在市場賣鹹蛋,但旗袍與高跟鞋不能變。遭陷害被嚴刑逼供,流膿淌血也不能衣衫不整,就要殘廢了也不能大聲嚎哭。
閱讀文章燒成溫度是判斷青瓷一個很重要的因素之一,他可用於初步簡單判斷一件作品的完整度,但若僅只用溫度來判別一件陶瓷作品的好壞,就難免有一點以偏概全,其實,想要開始懂東方陶瓷藝術,我覺得,多看,多比較,多親近是上手的不二法門。
陶瓷欣賞,如果只剩下了研究的「數字」而毫無「文化」可言的話,將寸步難行,也很難進入生活與傳承之中。
閱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