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你一定看過青瓷表面的裂紋,
那些細細小小的紋路有些像蜘蛛網,有些大片大片的像龜殼,沒錯,這些裂紋確實是裂開的!
但可不是作品破損瑕疵喔,它有個很有詩意的名字叫做「開片」。
欣賞青瓷時,開片是一個很重要的特色。那它是如何形成的呢?
青瓷一定有開片嗎?
蟹爪紋、魚子紋、龜甲紋…其中的差別有優劣之分嗎?
開片的形成原因
一件陶瓷作品,是由胎體跟釉兩部分組合而成。
開片的形成就是在作品窯燒完成後、關火降溫開始的,釉面與胎體因為彼此熱膨脹係數的不同,冷卻收縮產生應力拉扯,然後開裂的結果。
不過要注意,這個開裂只有釉層的部分,胚體本身是不可以裂開的喔!胚體裂了就會漏水,那就真的是瑕疵了。
作品:冰裂杯
各種新奇的開片名稱是青瓷美麗的留影
你還記得你看過的開片紋長什麼樣子嗎?
是細細小小、密密麻麻的魚子紋?還是像龜殼一樣的龜甲紋,或是像螃蟹走過沙灘的蟹爪紋呢?
其實這些開片紋的名稱只是當時文人在描述這些作品的時候幫它取的名字,因為過去資訊流通不方便,各地或是不同時代對釉層表面的裂紋稱呼不同。
而且,那時也沒有人手一支手機能夠趕快拍下來看到的漂亮作品、快速分享給好朋友,
所以古時候文人看了一件漂亮的作品很感動,就會把它描述出來寫成一篇文章,為了讓人更容易想像這件作品的樣子,就要描述得很生動、很有意境,
所以這些漂亮又好聽的名稱就這麼產生啦,增添後代人生活品味的無限遐想!
來到現代,你看多方便,想看什麼作品隨時到故宮、美術館,馬上一查就知道「哦~這就是開片紋啊!」
甚至如果有機會能夠遇到經典青瓷作品,夠幸運還能摸到強烈開片的紋路喔。
不呆板的紋裂「小器開大片、大器開小片」
各種開片紋其實簡單來說就是開裂的大小疏密、裂紋走向不同的差異,你們喜歡哪一種開片紋呢?
我個人覺得如果像玻璃碎裂的話比較呆板,我會改變我的釉藥配方來做調整,
大致上,小器開大片,大器開小片,就會是好看的。
是不是沒有開片紋的才是極品?
那有沒有不開片的青瓷作品?還真的有耶!
全世界絕無僅有的一件完全沒開片的汝窯青瓷,是台北故宮典藏的〔北宋青瓷無紋水仙盆〕,這件作品上面一條裂紋都沒有。
我們現在的鑑賞青瓷開片的審美觀主要受到明代曹昭的論述影響,《格古要論》提到「有蟹爪紋者真,無紋者尤好」。
其實宋代流傳下來的這件無紋水仙盆會成為一個話題,主要是因為物以稀為貴,世上只有這麼一件!
但,你想想看,若每件汝窯青瓷都光滑無紋、少了開片,那應該會變成一種很無聊的釉色吧。
開片的變化性
要形成開片紋路的美,不是降溫過程讓釉層裂開來這麼簡單。
為了讓青瓷作品增添豐富性,陶藝家在做青瓷創作需要花很長的時間不斷地嘗試和調整,
因為㚕磬窯使用的都是天然的原礦顯色、工作室自己練土、獨立燒窯,所以每次的作品窯燒條件都不同、一直在改變,開片也會跟著影響。
青瓷之美除了欣賞釉色,最吸睛的就是開片,也是一件青瓷作品的靈魂所在,
尤其青瓷茶具經過使用,浸潤過茶水養出來的開片紋特別有味道,多了一個賞玩的樂趣,越用越有意思。
茶碗作品:揚(鱔血開片紋)
真實鑑賞青瓷開片
目前坊間充斥著許多用化學配方或錯誤制程做出來的藝品,這些藝品只求外型的相似,可能對你而言,會是一種嚴重的誤導,
現在你瞭解開片的成因,更知道怎麼正確地鑑賞青瓷了!
找機會到工作室親自接觸,拿起青瓷作品仔細地看看上面的開片紋長什麼樣子,甚至用指腹細細地摸摸看,感覺一下它特殊的開片線條肌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