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為泡茶就是用茶壺嗎?
其實看過我用蓋碗泡茶的朋友都驚嘆:WOW,原來蓋碗泡茶這麼容易?
對!你以前覺得蓋碗不好用,泡不出好茶香,是因為你用到不合手的設計;再加上你對茶壺泡茶的既定印象,讓你小心翼翼,這大大破壞你喝茶的氛圍。
希望你聽過我的分享,能夠對蓋碗泡茶完全改觀,回到如何泡茶,以及如何泡出好喝的茶湯,這兩個初衷。
蓋碗泡茶這檔事,其來有自
自從明代朱元璋廢團茶改散茶之後,蓋碗在歷史上茶具的地位就與茶壺泡茶分庭抗禮、旗鼓相當。
但是,曾幾何時現代台灣人泡茶已經很少用蓋碗了…
據統計,台灣教學茶道的老師85%的上課時間都是用茶壺泡茶,也就是10堂課裡用蓋碗泡茶的時間不到2次,相當可惜。
台灣人多用茶壺泡茶,受到時代風氣的影響很大,很少發現蓋碗具有使用簡單、動作優雅、品味高尚的好處。
延伸閱讀:如何挑選一套好茶具
對蓋碗的大誤會
最常被人誤解的就是蓋碗燙手,但是,你回想看看,剛開始泡茶時是不是也覺得茶壺很燙、不好提起來,你是怎麼克服過來的?!
一樣的過程,我們並沒有給蓋碗這樣熟能生巧的機會。
創造你的蓋碗新經驗
尊重個人使用習慣之外,㚕磬常在想:是否能創造更適手、好用的蓋碗!
你以往用的蓋碗土胎是瓷土,那是一種含鋁元素高的坯體,你就像是握著一塊金屬在泡茶,能夠不燙手嗎?
㚕磬燒製的蓋碗組
土胎新境界,匠人精鍊坯體!徹底解決燙手問題
㚕磬親自研發出最佳的陶瓷土比例
菊式官釉粉青蓋碗組
完美結合現代匠人的鍊土工藝 與 宋瓷特有的溫潤質感
蓋碗泡茶 9 步驟
蓋碗泡茶相當容易簡單,只要依照以下 9 個步驟,你都能很輕鬆的享受蓋碗泡茶的樂趣:
Step 1:空間桌面
準備一個沒有其他雜物的桌面,整齊清潔之外,你一定不想增加泡茶時被熱茶水燙到的危險。
Step 2:煮水
煮好一壺熱水,我愛用鐵壺老件,除了它的古樸感,它跟還原燒的青瓷一樣有軟化水質、改善口感的好處。
Step 3:溫潤茶具
溫熱蓋碗的熱水量約半碗即可,當你輕觸蓋子已感到微溫時即完成了,再將那溫水倒入勻杯及茶杯中做溫杯的效果。
Step 4:置入茶葉
將茶葉放入蓋碗,份量依照個人濃淡喜好調整,多寡是很主觀的,基本上第一次你可以放大約底部一層的量(大約3-4g),之後再依你的口感調整多寡。
Step 5:注入熱水
注入七分滿的熱水是最剛好的,等待的時間蓋子放在蓋碗旁,避免蓋子一直蓋著,因為那會使蓋子被熱水蒸得發燙。
Step 6:輕撥茶葉
用蓋子撥動表面上的茶葉,目的是看看茶湯的顏色,如果茶葉釋出的顏色夠深,即可以出湯,如果還淺,就再等一等。
Step 7:出湯
這是最有儀式感的動作,也是手會覺得燙的步驟,記得這時候蓋子才蓋上,這樣就不燙手、好出湯了。
Step 8:勻茶
這個步驟是調整茶湯滋味的祕訣所在!茶湯的濃淡可以由你的茶葉量、浸泡時間、熱水溫度做調整之外,你還可以利用勻杯綜合二次出湯來調整濃淡口感。善用〝勻杯〞察覺主客喜歡的濃淡做出調整:如果到出湯後才發現第一泡太淡,第二泡的時間就要再拉長,茶湯的顏色也要更深才好,反之亦然。
Step 9:分茶
設計良好的茶具組會在你蓋碗出湯二次洽好斟滿勻杯,這樣的份量剛好分給桌上茶友都能喝到第一回的茶湯。
延伸閱讀:如何挑選汝窯、青瓷茶具
蓋碗泡茶當中的巧思
蓋碗、勻杯、茶杯的理想容量比
蓋碗和勻杯的理想容量比是1比2,也就是蓋碗出湯二次剛剛好是一杯勻杯的容量,這樣的設計最能讓二次出湯的濃淡味道和茶香在勻杯中最洽當的調合。
設計良好的茶具組容量比 讓你茶湯甘甜相宜、出湯不失手!
而勻杯與茶杯的理想容量比是第一回分茶時能平均分給桌上所有的人一起喝,當你分茶時,分到最後一位才發現勻杯裡只剩下一口茶,那真是太窘了。
套菊式蓋碗茶具組細心地為你著想,一杯勻杯的容量可以分五杯的茶量。設計良好的茶具組容量讓你分茶的時候洽當得宜、從不丟臉!
勻杯的理性與感性
你以為勻杯只是為了方便將茶湯平均分配到入茶杯嗎?
勻茶動作的用途不只在平衡茶湯味道、過濃或太淡的口感調整,更進一步,懂得善用勻杯的人都擁有細膩的觀照力,十分知道如何調揉出每一口茶湯的最佳滋味。
結論
在這裡分享我的個人泡茶流程,我有一套自己的自在流程,期望回到喝茶人本身的感受,融入我使用蓋碗時的感情,這是一趟有路徑步驟、但無框架的路徑,希望你在嘗試後能跟我分享你的發現。
菊式粉青蓋碗組 完美典藏系列
2020 最佳表現茶具組
備受故宮肯定的當代青瓷厚釉保持者!
設計靈感源自故宮典藏的「南宋官窯菊花式盤」,宋代皇家尊貴品味的青瓷釉,讓現代的蓋碗傳承經典的器型與韻味。